光大证券的谎言
栏目:金融杠杆 发布时间:2023-11-29
即便投资者和媒体聚集在光大证券总部的门口,光大证券也未曾出面,向自己的股东和公众说明实情。除了放空股指期货的举动涉嫌操纵市场外,光大证券在现货交易上也存在着法律争议。不过还有一种可能,如果光大证券使用虚拟头寸,梅键解释或许可以成立。《第一财经(微博)日报》称,光大证券有可能使用了虚拟头寸。

【导言】光大控股仍没有诚意向社会披露大额申购原因、巨额入场资金来源、股指期货对冲动机等核心事实。

光大证券自身事件就像一部惊悚悬疑大片。 虽然高潮迭起,但罗生门般的情节却让本不应视为儿戏的真相变得模糊。

8月16日11点5分左右,由于光大证券战略投资部自营业务在使用独立套利系统时遇到问题,上证指数突然上涨5.96%。 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权重股突然全部上涨。 同日中国光大证券国际,光大证券停牌中国光大证券国际,证监会联合上海证监局、上海证券交易所、中登公司、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等部门开展联合调查。 这起注定要写进中国证券史的事件,已经浮现在公众面前。

自8月16日光大证券在A股市场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异常表现以来,由于信息披露有限且滞后,几乎所有的细节描述都存在多个版本的猜测。 8月16日上午,该事件发生至3月18日8时18分,两天内,除简短公告外,光大证券并未澄清任何细节。 即使投资者和媒体聚集在光大证券总部门口扬帆证券平台,光大证券也从未出面向股东和社会公众解释真相。

直到8月18日18时,证监会公布初步调查结果后,光大证券高管才终于愿意出面接受媒体询问。 遗憾的是,只有光大证券高管“指定”的少数媒体有资格提问,大部分媒体都被挡在了发布会之外。

光大证券精心准备的发布会或许并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 大额申购的原因、巨额入场资金的来源、股指期货对冲的动机等核心事实仍存在疑问。

但光大证券董事会秘书梅健在证监会调查前后却给出截然相反的意见,让人难以相信光大证券讲述事实的诚意。

“不了解真相”的秘书长

在关于自己这一事件的详细描述的多个版本中,第一个出现的无疑是“谁造成了股市的异常飙升”。 8月16日,有媒体率先质疑光大证券。 然而,质疑报道出现后不久,光大证券董事会秘书梅健就通过另一家媒体否认光大证券参与其中。 事实证明,梅建的说法与事实不符。

8月18日,梅健在新闻发布会上解释说,他不了解当时的情况,这只是个人判断。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不知情”似乎并不能成为董事会秘书逃避真实信任公司责任的理由。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四十五条规定,董事会秘书负责组织协调公司信息披露事务,收集公司信息上市公司应当披露并向董事会报告,并持续关注媒体对公司报告的评论,主动核实报告的真实性。 《办法》第五十八条规定,上市公司董事长、经理、董事会秘书对公司中期报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公平性承担主要责任。

显然,8月16日,光大证券董事会秘书梅健并未主动核实报告真实情况,涉嫌违规。 关于违规后果,《办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的信息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中国证监会依照《办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证券法》。 即责令改正扬帆证券,给予警告,并处30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罚款。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办法》,类似情况不排除责任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可能。

据梅健在发布会上的叙述,他是在8月16日上午11时5分左右,在吃午饭时才得知乌龙事件的。 事实上,11时10分左右,大量媒体新闻爆发,迅速淹没各大门户网站、手机新闻客户端和各大网络社交平台。 记者询问后,他们仍没有核实,并表示不了解此事,让人难以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光大证券在8月16日14:00左右才披露了自身的问题。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梅建的举动客观上为光大证券缩小风险敞口争取了充足的时间。 光大证券确实进行了此类操作。 中国证监会公告称,光大证券8月16日沽空股指期货合约7130张。

8月18日,梅健证实,光大证券买入现货股票后做空股指期货。 梅健强调,此举并非操纵市场。 他表示,做空是为了对冲风险,是“国际惯例”。

目前,中国证监会已正式立案调查。 光大证券此举是否会被定性为市场操纵行为,还取决于调查结果。 但一旦被定性为操纵市场,按照国际惯例,涉事者可能难逃法律制裁。

234亿资金存疑

除了涉嫌做空股指期货操纵市场之外,光大证券还存在现货交易方面的法律纠纷。

光大证券公告称,8月16日,公司战略投资部按计划开展ETF套利交易,当日该部批准的交易员现货交易限额为8000万元。

光大证券表示,此次事件的主要原因是战略投资部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出现问题。 该系统包括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部分。 检查中发现,订单执行系统在高频交易下达市价订单时未能有效验证和控制可用资金量,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缺陷,可能导致异常订单的生成。某些情况下。

据证监会公告,8月16日,光大证券申报买入总额234亿元,实际成交72.7亿元。 实际支出远大于光大证券的计划。 234亿元的资金数额对于任何一家自营券商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8月18日,梅健表示订单执行系统出现问题。 没有人想做70亿,只想做8000万。 然而,两个系统出现错误,资金冲出并自动生成。 账户里根本就没有230亿元。

不过,在承认账户里有230亿元后,梅健强调,这并不是账户透支,而是使用的是自有资金。 绝对没有海外资金,也没有信用交易。

自相矛盾的说法令人怀疑。

然而,还有另一种可能性。 如果光大证券使用虚拟头寸,梅建的解释或许是成立的。 《第一财经(微博)日报》称,光大证券可能使用了虚拟仓位。

所谓“虚拟头寸”,是财务部门会计部门为投资部门设立的超出当前实际资金头寸的投资权限。 在合规的前提下,使用“虚拟头寸”不会产生风险。 因为这个机制是建立在合理调度证券公司资金头寸和证券交易结算机制的基础上的。 T日,证券公司即使资金头寸不足也可以完成证券交易,但必须在T+1日上午10点完成清算。

据知情人士透露扬帆证券,光大证券已于8月16日向多方募资,目前尚不清楚光大证券是否已完成募资。 即使融资成功,光大证券也可能要付出高昂的借入资金代价。 若无法完成清算,光大证券也将受到相应监管措施。

讽刺内控奖

此外,对于光大证券系统为何出错以及光大证券在T+1机制下进行高频交易的说法也存在质疑。

证监会表示,光大证券内部控制存在明显缺陷,信息系统管理存在较多问题。 上海证监局决定先行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暂停相关业务,责令该公司整改,并进行内部问责调查。 同时,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光大证券进行正式立案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严肃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距离事件发生已经三天了。 证监会作出整改决定后,光大证券仍未找到责任人,令市场感到不解。 梅健表示,没有人因这一事件而被停职。

整个事件的发生,光大证券内控合规部门也难逃罪责。 讽刺的是,光大证券曾将其风控成绩视为金字招牌。 2008年6月30日,光大证券成为券商IPO重启后首家上市公司。 光大证券一位高管表示,在证监会首届风控监管排名中,光大证券名列第一。 能够获得这一机遇,部分得益于光大证券坚持稳健的经营风格和严格的风险控制。

如今光大证券的风控水平实在不敢恭维。 光大证券此前的人事变动曾被媒体广泛报道。 或许,自己的这一事件只是光大证券内部问题的冰山一角。

本文原创于:http://29239.cn 扬帆证券平台